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:未经思考的努力,才是我们贫穷的根源_天天要闻

2023-07-04 05:02:08来源:洞见

作者:洞见·瑾山月

美国富豪罗伯特·清崎,堪称商界传奇。

他不是富家子弟,没有千万家产,没有中过彩票,也不曾一夜暴富。


(资料图)

可他40多岁就能身价过亿,用他自己的话说,全因悟透了金钱的秘密。

他发现,很多人忙碌一生,却仍像拉磨的驴,在贫穷中打转。

原因就在于,这些人始终没明白,金钱青睐的,从来都是用头脑工作的人。

清崎将自己的致富秘诀,写成了一本名为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的畅销书。

在书里,他一针见血地指出:

我们最重要的资产,就是我们的头脑。只有思考后的行动,才能创造财富;不经思考的努力,只会延续人们的贫困。

为什么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,到最后还是一贫如洗?

因为,缺乏智慧的行动只是徒劳,没有思考的努力,永远创造不了价值。

1

有多少人,正在努力地成为“穷人”

在书里,清崎有两位爸爸。

其中,“穷爸爸”是自己的生父,一名大学教授,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,却在晚年遭遇失业,债台高筑。

而“富爸爸”,是自己好友迈克的父亲,一位非常成功的大商人,也是清崎致富路上的领路人。

两位爸爸,都能吃苦,肯出力,但人生的结局,却是天壤之别。

清崎不止一次思考,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。

在他眼中,穷爸爸很敬业,平常不是去学校授课,就是待在书房写论文。

他每天按时上下班,完全服从领导安排,对学生们也十分上心,还经常举办公益讲座。

等贷款买了房子,他变得更加勤恳,专注于学术研究,熬夜撰写报告,只为了多拿点奖金。

可后来经济危机来临,学校开始裁员,穷爸爸却不幸失业,因为学校里像他这样的老师太多了。

这下,清崎终于明白了: 穷爸爸被淘汰,恰恰因为他干得太多而想得太少。

除了本职工作,穷爸爸其他的一概不管。

既不研究经济走势,也不关注热点新闻,更不会跨行业去学习。

最终,导致自己能力太过单一,扛不住任何风险变动。

其实,生活中,有太多“穷爸爸”这样的人。

就像超话 #穷忙人生# 里的总结:

每天准时上班,分秒必争地忙完一天,日复一日地干着同样的工作。在这种无限循环中,自己活得疲惫不堪,日子却毫无起色。

大家看起来一刻不得闲,可所做的全是机械式劳动,产生的价值微乎其微。

这种低效勤奋,除了消耗体力,麻痹头脑,根本不可能转化为金钱。

清崎在书里,还讲过一个高中同学的故事。

这位同学打了三份工,每天只睡5小时,称得上很勤奋的人。

但却常年得不到提拔,只因他从事的都是极其简单的体力劳作。

真相是如此扎心,没有价值的付出,永远换不来真金白银。

毕竟,盲目努力,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,本质上是在逃避更复杂的脑力消耗。

放弃思考,努力的结果,只能是让我们活成了又忙又穷的可怜人。

2

致富路上,思考永远比勤奋重要

北海道大学,做过一个著名的“懒蚂蚁实验”。

研究者观察蚁群,发现大多数蚂蚁忙着干活时,总有那么几只懒蚂蚁无所事事。

可一旦遭遇危险,反而是懒蚂蚁能迅速反应,带领蚁群突出重围。

原来,懒蚂蚁不是真的懒,而是把精力全部用在了侦查与思考上。

不仅是自然界,人类社会的财富竞赛中,也只有会思考的人,才能赢到最后。

在书里,清崎谈起过童年的一件趣事。

9岁那年,为了赚零花钱,他叫着迈克,准备大干一场。

他们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去打工,反而想了个“鬼点子”。

他们收集了很多牙膏壳,加热融化后,倒入硬币模具,再晾干脱模。

没错,两个小伙子竟胆大包天地自己“造钱”。

可就在他们造出第一批5美分硬币时,却被爸爸们发现了。

穷爸爸严厉地呵斥了他们,但富爸爸却很高兴,说:“虽然这种行为不可取,但难得的是,你们能在赚钱上动脑子。”

清崎记住了这句话,在之后的打拼中,始终不忘思考。

在石油公司做职员时,他会忙里偷闲研究石油业的股票走向;

在卖打印机的大企业做销售时,他会钻研人际交往的方法,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;

自己开投资公司后,清崎更是各领域涉猎,研究市场趋势,寻找投资机会。

他这辈子,与其说是靠投资发了家,不如说是用头脑换来了钱。

在书里,清崎不止一次,引用过富爸爸的一句名言:

“穷人为钱工作,富人让钱为他们工作。”

而只有具备了思考力,人才能有驾驭金钱的能力。

对事物透彻的解析,对人心深度的了解,对规律和本质的把握,对趋势的感知……恰恰是这些头脑里想出来的东西,蕴藏着发财的契机。

花一分钟看透本质的人,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,注定有贫富之别。

先开启头脑的大门,人才能打开财富之门。

3

又穷又忙的人

一定得先跳出“老鼠牢笼”

周国平曾说:

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,不在物质的贫富,社会方面的境遇。是内在的素质和层次,把人分出了伟大与渺小,优秀与平庸。

这就是为什么,有些人看似努力,却一无所成;有些人看似悠闲,却总能发财。

在书里,清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“老鼠牢笼”。

意思是,穷忙的人好似笼子里的老鼠,怎么也跑不出眼下的困境。

若想逃出牢笼,清崎给出了以下3点建议。

1. 比挖金矿更重要的,是找金矿。

去秘鲁旅行时,清崎偶遇了一位富有的金矿工人。

他最大的优势,不是挖金矿,而是找金矿。

工人说:年轻时,我不会为了几块钱的时薪就一直干活,总会想办法研究如何找金矿。

这么多年过去了,和他一起入行的工人,还在干苦力,而他因为找金矿的本事成了富翁。

清崎认为,要停下穷忙的恶性循环,首先要从转变思维上着手。

赚钱的思路一旦僵化,人就只能被困在认知茧房中“瞎忙”。

曾有位资深撰稿人,向清崎请教,为什么她的书,总是销量很差。

她的文章,明明得到了很高的认可,可市场就是不买账。

清崎建议她,别只在专业领域打转,向外走,去研究下营销学。

只可惜,这位撰稿人对此不屑一顾,非常固执己见,最终也没有实现突破。

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,赚钱也是如此。

只有思路开阔,敢于尝试,才可能打通多条渠道,走向致富的终极目标。

2. 比烹制 “面包圈”更重要的,是脑子里的配方。

在书里,清崎打了个比方。

赚钱好比做面包,只有烹饪时迅速调用脑子里的配方,才能快速做好你的面包圈。

而做到这点,就要求人们通过多领域学习,具备综合思考的能力。

毕竟,瞬息万变的社会里,留给你“慢慢来”的机会并不多。

更普遍的情况是,时机就像闪过的流星,谁动作快,谁才能抓到。

那清崎是怎么做的呢?

比如,他从参加工作开始,就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行业某个岗位。

总会利用业余时间,报班学习,参加研讨会,进行小规模的投资演习。

等他开始做投资人,为了抓住各行业风口,就去高校做短期进修。

渐渐地,他脑子里形成了知识体系,赚钱的门路越来越多,出手也越来越快。

查理·芒格说: 想要赚大钱,必须建立多元思维体系。

人对世界了解得越多,烹饪金钱面包圈的配方就越完善。

3. 比做决策更重要的,是赶走身边吵闹的“小鸡”。

清崎说,我们身边总有一群“小鸡”,每天叽叽喳喳喊着“天要塌了”。

你想换份工作,他们说求变有风险;你想努力工作,他们又说公司没前途……

哪怕你已经下定决心,但听到这种过于悲观的论调,所有的思考又搁浅在行动之前。

清崎的朋友理查德,曾看好一处房产,打算低买高卖赚一笔。

而当时的行情走势,也十分有利于房产投资。

但就在理查德交完订金后,却听邻居说了句“投资房产会很糟糕”。

他忽然没了自信,当即取消了购房交易,结果白白错过了一次绝好投资,与几十万美元失之交臂。

我们所有的思考,只有转化为行动,才算完成了财富积累的闭环。

所以这最后一步,一定要排除干扰,坚定信心,勇敢去做。

比做决策更重要的,是赶走你身边吵闹的“小鸡”。

4

在书里,清崎还提出过一个“挣钱公式”。

这是一组循环公式,几乎涵盖了各行业。

具体是:起床、上班 、挣钱 、支付账单、平衡收支、继续挣钱……

看看我们自己,是不是正被这个公式套牢,每天就是赚钱、消费,再赚钱。

我们把忙碌当成生产力,不留一点时间,也不愿拿出力气去思考。

结果,都活成了办公桌上的机器人,根本赚不到脑力劳动的钱。

而现实中,真正想赚钱,且能赚到钱的人,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脑力。

就像稻盛和夫所说:

“强烈而透彻的思考,才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。”

只有愿意吃思考的苦,你才能尝到赚钱的甜头。

点个 赞吧 ,与朋友们共勉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